桅桿馳往天空,三月的午后
水面為清寂穿透,島嶼散落,波浪疊起
游走的光亮,海鷗凌越遼深
風追尋著,那些過往的倒影
與太陽空明的相關的等待
人們到來,靜靜地走向發藍的光亮
云朵低低地飄落,鋼琴間音跡線
在浪花幽藍之中醒來,聆聽述說遙遠
萬物歸還自身的寂靜
“詩是以詞語對存在的創建”,這首詩從題目開始就契合了海德格爾的這句話。水之城、風之城、天空之城,皆是詞語對詩意存在的創建。天空通過桅桿開始解蔽,開始存在,而桅桿是船的標識,船又是水之城的聚落。在時間與自身之中,水之城也在顯露:三月午后,海上平靜,島嶼如舟,波浪如韻。海展現出它不同于往常的另一種存在,不是驚濤拍岸的狂嘯,而是穩如大地的靜默,亮光與海鷗的出現則打破清寂,越過島嶼,在浪花起落間將思緒引向遼深之境。風以追尋的姿態打開往昔的存在,而等待,即未來的存在,是對澄明之境的隱喻。最終,在過往與未來之間,人作為“此在”到來,但人的到來不是為了改變世界(水之城)或征服自然(天之境),而是靜靜走向自我的澄明之境。在這樣一個詞語構建的詩意世界中,大海自行敞開了自身的秘密,萬物歸還于自身的寂靜,詩也實現了自身的存在價值。
網友點評:越倫杰木
經編委會評選,越倫杰木(來自微信)的評論被評為最佳,將獲得300元稿費。
同時感謝美洵(來自網頁)、蹉跎(來自微信)為代表的讀者的熱情參與,
展出其優秀點評,供大家學習參考!
這首詩緣起于作者營造的視覺觀感,三月午后的澄澈水面,縱伸天際的桅桿,島嶼,波浪,凌越的海鷗,靜靜走向遠處深藍的人們逐漸淡化成的光亮……然而,這首詩令人不易察覺的精巧,不在詩歌的表層敘事。一首以“水”為核心意象的詩,“聲音”卻在失蹤,一切都是靜態的,語言悄無聲息地流動卻持續釋放平和與舒緩。詩以語言架構起簡約而輕巧的美感,喚起對生活的某種單純渴望,卻又在結尾賦役以遙遠的等待和喚醒。一首詩就是一場夢,作者以油畫般的方式呈現詩意,不是單純為了抵達夢幻或回歸純粹,而是強調現實,抑或兩者之間。由此,詩里的清寂、過往、等待、遙遠,便并非只有莫名的感傷,過往記憶的深處被根植下的美好,在被短暫禁錮的現實中仍能通過詩歌給予我們寬慰。
網友點評:美洵
文本以動襯靜,并非簡單的起伏,而是動得空靈,輕逸,字里行間涌動著一種隱性的蓬勃。第一節精選一組動詞:馳往,穿透,散落,疊起,游走,凌越,展示一片看似清寂實則靈動的海面。第二節細選四個角色:風,倒影,太陽,人們。風在追尋,過往的倒影與太陽空明相關的事物在等待,在如此靜好的背景下迎接主角到來,走向如夢似幻的勝境之地。第三節優選白云與浪花兩個具有代表性的意象,動用通感與比擬聯合表達的手段,注入鮮活的生命元素,呈現與眾不同的個性美感,揭示一種“萬物歸還自身的寂靜”的規律,告訴我們萬事萬物發展的走向與歸宿,發人深思。
網友點評:蹉跎
▼點擊查看
溫馨提示:
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