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古體詩、近體詩和格律詞為代表的中國傳統詩歌,起源于先秦,鼎盛于唐代,流行于宋代。迄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。
近年來,神州大地涌現出中華詩詞繁榮發展的春潮。進一步認識詩詞的功能和詩人的社會責任,對于我們提高創作和運用中華詩詞的文化自覺,無疑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。
詩詞是一種抒情言志的文學體裁,語言高度凝練,依照一定的節奏和韻律來形象地表達作者的情感和志向。詩詞可以表達的內容很多,至少可以劃分出四種表達功能。
詩詞的表達功能之一是記事,詩人把自己所經歷的事情用詩的語言表達出來,詩詞,成了一種記事方式。有人提醒不要把詩詞當作日記來寫,意在提醒不要把詩詞寫濫,并不是否定詩詞的記事功能。事實上,詩詞在詩人那里自古以來就起著記事的作用。
詩詞的表達功能之二是抒情,詩詞被用以抒發親情、鄉情、友情、愛情、同學情、戰友情、愛國情等等,表達花前月下、悲歡離合等種種情感。詩詞,成了一種情感表達方式。抒情的詩詞可能是數量最多的。
詩詞的表達功能之三是言志,詩人用詩詞來表達自己的志向、愿望。這在詩詞中十分常見,我個人也深有體會。比如我當了全國政協委員后,經過三天培訓,感到政協工作大有作為,于是寫詩言志:“好自擔當行使命,青春花甲再飛揚?!币源吮磉_我當好政協委員的決心。
詩詞的表達功能之四是議政。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,全國各地詩人自發創作詩詞,歌頌黨的奮斗歷程、偉大成就,其規模與聲勢前所未有。中華詩詞學會組織撰寫《百年詩頌》,就有500多位詩人參與。
詩詞的表達功能之五是喻理,即以詩詞說明某個道理。在這方面宋詩具有代表性,如蘇軾的《題西林壁》“不識廬山真面目,只緣身在此山中”,朱熹的《觀書有感》“問渠那得清如許,為有源頭活水來”。我特別喜歡程顥的《秋日》:“閑來無事不從容,睡覺東窗日已紅。萬物靜觀皆自得,四時佳興與人同。道通天地有形外,思入風云變態中。富貴不淫貧賤樂,男兒到此是豪雄?!倍潭?6個字,說“道”談“思”涉“天地”議“男兒”做人,讀來朗朗上口、蕩氣回腸。毛主席的“宜將剩勇追窮寇,不可沽名學霸王”“天若有情天亦老,人間正道是滄?!?,也被人們廣泛引用。
詩詞表達什么,如何表達,目的何在,效果如何,等等,這就涉及詩人的社會責任。詩詞和其他文學樣式一樣,都是作者主體對客觀世界的反映。
詩詞所反映的客觀世界指的是什么?首先是自然界,日月星辰、山脈河流、花草樹木、鳥獸蟲魚……都是自然界的組成部分。其次是人類社會,就是反映社會的經濟生活、政治生活、文化生活、社會生活、生態文明等。最后是人的精神世界,如人的主觀感受、愿望等,我把它歸于“表達”。
詩詞對客觀世界的反映時時叩問著詩人的社會責任。詩人首先要問問自己:寫詩有沒有注意反映這些客體?從詩詞作品的總體上說,詩人的社會責任就是要讓人民群眾的事業和生活、順境和逆境、夢想和期望、愛和恨、存在和死亡,人類生活的一切方面,都可以在我們的作品中找到啟迪。其次要問問自己,反映得深刻不深刻?能不能給人一種茅塞頓開、醍醐灌頂的感受,對人產生提氣鼓勁、振奮精神的效果?最后要問問自己,我們的作品到底有多少人能夠看到,特別是有多少人喜歡看?作品是用于自我欣賞、自我肯定、自我陶醉,用于詩人圈子的相互交流,還是可以滿足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,滿足人們在提升自我過程中所期盼的精神營養?
總之,從詩詞的反映功能來看,詩人們不能只是待在“小我”的天地里,而應該擁抱自然、深入社會、了解社會心聲,然后從為社會提供正能量的角度去用詩詞反映這些對象,盡到我們詩人的社會責任。
詩詞除了表達、反映功能之外,還有服務功能。詩歌歷來具有服務功能。訓導詩就是讓詩起到道德教育的作用,讓人從詩的欣賞中受到道德的教化,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,唐代顏真卿的《勸學》應該屬于這種類型:三更燈火五更雞,正是男兒讀書時。黑發不知勤學早,白首方悔讀書遲。這首詩跨越時空,歷代傳頌,今天讀來也是滿滿的正能量。
我們在《紅樓夢》《三國演義》等古典小說中看到的詩詞,在戲劇、當代散文、小說中出現的詩詞,總體上是在發揮著服務功能,即詩詞服務于小說、戲劇、散文、小說等等,幫助刻畫人物、烘托主題、提煉要義等等。最著名的就是《臨江仙·滾滾長江東逝水》,這是明代文學家楊慎所作,后毛宗崗父子評刻《三國演義》時將其放在卷首。
營造聲勢和氛圍,是詩詞極具時代性的服務功能。重要慶典、典型推廣、形象塑造、工作推動,詩詞都大有作為。裝飾廳堂、美化環境,是詩詞的又一服務功能。我在海南工作時,力倡用書畫裝飾環境,呼吁樓堂館所、車站碼頭、辦公場地等公共場所,都要用書畫裝扮,而且還專門開現場會去推動。書法內容基本是詩詞。
我們應該看到,現在詩詞的服務作用發揮得遠不及歌曲、書畫等藝術。主要就是因為很多詩人長期以來把詩詞當作自我表達、自我欣賞的私藏珍品或“圈子文化”,忽視了詩詞的服務功能。今天,詩人的社會責任就是要大力發揮詩詞的社會作用。第一,要充分認識詩詞的服務功能。第二,要尋找發揮服務功能的機會,把握好服務的時機。第三,要去研究詩詞的服務方式,例如,是刻石頭還是搞燈柱?是朗誦還是演唱。第四,要認真重視詩詞的服務效果。
今天,文化越來越受重視,我國要在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。我們要想在文化強國建設進程中發揮好詩詞的作用,就一定要樹立服務意識,提高服務本領,尋找服務機會,選好服務渠道,講究服務效果。
關于詩詞的功能,要讀專家學者的論著,要傾聽社會大眾的心聲。從詩詞的表達功能看詩人的社會責任;從詩詞的反映功能看詩人的社會責任;從詩詞的服務功能看詩人的社會責任。寫作時,我們要從詩人所擔負的社會責任角度,來思考為誰寫、寫什么、怎樣寫等問題。要牢固樹立為人民而寫的思想,從而讓詩詞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,實現詩詞的社會價值,同時也實現詩人的自我價值。
{Content}
除每日好詩、每日精選、詩歌周刊等欄目推送作品根據特別約定外,本站會員主動發布和展示的“原創作品/文章”著作權歸著作權人所有
如未經著作權人授權用于他處和/或作為他用,著作權人及本站將保留追究侵權者法律責任的權利。
詩意春秋(北京)網絡科技有限公司
京ICP備19029304號-1 京ICP備16056634號-1 京ICP備16056634號-2
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4246號
Copyright © 2006-2015 全景統計
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